646
当前位置:主页 > 财经 > 正文

3月出口大超预期!会持续吗?西边不亮东边亮,贸易框架正在变化

来源:证券之星阅读量:5892时间:2023-04-14 17:40:19  

4月13日上午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,中国3月出口3155.9亿美元,同比上涨14.8%,高于前值21.6个百分点;

进口2274.9亿美元,同比下降-1.4%,较前值回升8.8个百分点;贸易顺差881.9亿美元。

一季度总体情况来看,1-3月出口较去年同比下滑2.9%,进口同比增长0.5%。去年同期基数为14.30%本已很高,3月出口的强势反弹明显超过了市场预期。

3月出口超预期有三大原因

出口数据大幅改善的原因何在?长江证券指出,节奏上,“供给决定需求”,年后积压订单集中出港或是本月出口增速走高的首要原因。

区域上,西边不亮东边亮,以东盟为代表的与亚洲周边经济体贸易延续强势。

品类上,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表现尤为强劲,汽车、电池和纺服出口是主要拉动。

拆分出口的品类,华创宏观张瑜总结有四个超预期:

1、机电产品中生产用中间品增速大幅上行

影响幅度:3月对出口的拉动比1-2月高7.1个百分点。涉及商品类别:机电产品扣掉手机、汽车等15类耐用品。超预期原因:或为转口贸易所致,相关佐证数据是3月对香港地区的出口对出口的拉动比1-2月高3.8个百分点。

2、劳动密集型产品前期积压订单释放

影响幅度:3月对出口的拉动比1-2月高6.7个百分点。涉及商品类别:塑料制品、箱包、纺织纱线、服装、鞋、家具、玩具七个类别。主要逻辑:去年11月-12月疫情扩散及快速过峰影响下,务工人员提前返乡,劳动参与率下降,国内生产承压,我国出口份额快速回落。节后陆续返工,BCI企业招工前瞻指数3月回升至2022年4月以来新高。越南出口偏弱。

3、家电等11类耐用品整体增速上行

影响幅度:3月对出口的拉动比1-2月高3个百分点。涉及商品类别:家电、手机、电脑等。超预期原因:或与美国居民耐用品消费依然偏强有关。3月对美出口对出口的拉动比1-2月高2.3个百分点。

4、汽车+“新三样”出口增速上行

影响幅度:3月对出口的拉动比1-2月高1.7个百分点。涉及商品类别:汽车、电动载人汽车、锂电池、太阳能电池。超预期原因:俄罗斯的进口替代,以及中国在新能源、新能源汽车的比较优势偏强,全球新兴市场这部分商品需求旺盛。3月,对俄罗斯、印度的出口对出口的拉动比1-2月高2个百分点。

高增长会持续吗?

不利因素

国泰君安宏观分析,虽然4月存在低基数大概率使得出口数据依然好看,但出口超预期并不具有持续性。原因在于疫情缓解后,积压的一部分订单转移至2023年一季度,使得1-2月出口略超季节性,同时春节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订单回补时间,使得3月份出口大超预期。

国泰君安宏观也指出,韩国和越南3月出口继续大幅下跌,反映外需仍在持续走弱中,其中韩国出口下跌13.6%,越南出口下跌13.2%,与中国出口明显背离,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3月出口可能更多地是因为订单回补等内部因素导致。

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例,出口金额拉动出口增长大约4%个百分点。长城宏观就指出,这一回升更多是春节前积压的订单得到一次性释放带来的结果,而非外需回暖的拉动,所以往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持续回升的可能性不大。

当前看来商品外需并没有回暖的迹象,美国服装零售增速、美国红皮书零售销售同比均处于稳步下行趋势,并且越南服装出口增速也无明显回升,从这个角度看,我国服装等劳动密集产品出口增速仍将持续下行。

作为全球经济的金丝雀,韩国半导体出口持续收缩。韩国关税厅数据显示4月前10天韩国出口-8.6%,半导体出口-39.8%。长城宏观认为,这一信号特别值得警惕。

华创宏观指出,考虑到美国在今年9-12月陷入衰退的风险较大,根据彭博一致预期欧元区目前也有50%的衰退风险,而美欧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约30%,因此在海外终端需求国经济下滑的背景下,出口总量仍有下行压力。

国君宏观强调,中长期来看外需才是出口的主导性因素,因此预计3月出口的超预期反弹,在后续并不具有持续性。

有利因素

招商宏观分析,历史数据显示PMI新出口订单,往往领先后者大约2-3个月。今年2-3月份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明显回升,这预示着二季度的出口增速依然有一定支撑,但具体增速大概率会低于3月份。

长江证券认为出口反弹趋势或难延续,但也不必过度悲观。原因主要是“西边不亮东边亮”,RCEP等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对我国出口的支撑作用已经开始显现,法国、沙特、巴西等国领导人近期密集访华也反映未来我国有望加快推进包括CPTPP在内的与其他国家和经济体的贸易投资合作,我国出口韧性仍然值得期待。

兴证宏观段超还指出,贸易框架的变化有可能带来持续动能,东盟进口结构的变化也可能带来内生动力。

过去中国作为东盟的最主要上游原材料供应商,中间品出口是核心拉动。而美欧作为东盟最终制成品的主要流向,其终端需求变化也影响中国对东盟出口表现。

但是自去年5月份以来,中间品在中国东盟贸易中的重要性逐渐减弱,而消费品和钢铁等初级制品的拉动作用则逐步增强,这可能意味着当地需求而非欧美需求成为核心变量。

本文源自:金融界

作者:子宽
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